方运认为,孔圣的仁是对的,但“仁政”就是空中楼阁。
实际上,人族在各种私下文会中尤其是法家人杂家人,都讨论过这一点,但因为牵扯太大,没有在这方面指责孔圣,毕竟一旦儒家圣道动摇,各家也可能受到影响。
但现在不同,方运直接抢夺了儒家的政道力量,对儒家的影响会小很多。
方运通过两个角度议论为何孔圣的政治理念天真空洞。
第一个角度是人性,方运拿出之前和医家联手调查的数据,利用从小分开的双胞胎兄弟姐妹的喜好、性情等等来作为论据。
这个调查之前方运用过,证明有人与生俱来的固有特性,孪生兄弟姐妹哪怕在不同的环境成长,哪怕从未见过面,他们长大后,在很多方面的喜好或习惯都会惊人一致。
方运以这个论据证明,人性之中有固有的东西,是极难被改变的,孔圣认为君臣愿意施仁政,认为百姓可以被仁政教化,这是一厢情愿的天真幻想。
方运的第二个角度,理想与现实。
方运认为,孔圣虽然从粗鄙的低起点一步一步成长,最终成为人族百代师,开创了仁政的理念之后,但最终走上一条建造空中楼阁的道路,忘记了最关键的问题。
那就是“政”的最后一步。
住在黄土地上的一家人种粟米还是开辟水田种水稻?冶炼铁犁应该是弯刃还是直刃?一个孩子被另一个孩子欺负是应该让双方和解还是惩罚施暴者?一个妇女丧夫后挺着大肚子争夺家产应该怎么办?一个女子被父母被迫嫁给自己不喜欢的人是忍气吞声还是勇敢反对……
这无数的问题,都是政的最后一步,都需要具体而现实的解决手段。
人族有数不清的人,数不清的心思,数不清的活法,数不清的困难。
人族最需要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解决问题更好的方法。
仁政从来不是人族最需要的。
不断的革新才是。
方运认为,有教无类,即所有人都可以接受教育,是正确的,人皆可以为尧舜,也是可能的,但这个过程不是去追求什么尧舜周朝那种落后的文化、制度或生活方式,而是通过不断学习,不断努力,去达到内心的至高境界。
坚守先辈优秀的精神是绝对正确,而且要不断坚守,但过度崇拜古老而轻视现在甚至未来,必然迈向腐朽!
人可以仁,政则不能。
实际上,人族在各种私下文会中尤其是法家人杂家人,都讨论过这一点,但因为牵扯太大,没有在这方面指责孔圣,毕竟一旦儒家圣道动摇,各家也可能受到影响。
但现在不同,方运直接抢夺了儒家的政道力量,对儒家的影响会小很多。
方运通过两个角度议论为何孔圣的政治理念天真空洞。
第一个角度是人性,方运拿出之前和医家联手调查的数据,利用从小分开的双胞胎兄弟姐妹的喜好、性情等等来作为论据。
这个调查之前方运用过,证明有人与生俱来的固有特性,孪生兄弟姐妹哪怕在不同的环境成长,哪怕从未见过面,他们长大后,在很多方面的喜好或习惯都会惊人一致。
方运以这个论据证明,人性之中有固有的东西,是极难被改变的,孔圣认为君臣愿意施仁政,认为百姓可以被仁政教化,这是一厢情愿的天真幻想。
方运的第二个角度,理想与现实。
方运认为,孔圣虽然从粗鄙的低起点一步一步成长,最终成为人族百代师,开创了仁政的理念之后,但最终走上一条建造空中楼阁的道路,忘记了最关键的问题。
那就是“政”的最后一步。
住在黄土地上的一家人种粟米还是开辟水田种水稻?冶炼铁犁应该是弯刃还是直刃?一个孩子被另一个孩子欺负是应该让双方和解还是惩罚施暴者?一个妇女丧夫后挺着大肚子争夺家产应该怎么办?一个女子被父母被迫嫁给自己不喜欢的人是忍气吞声还是勇敢反对……
这无数的问题,都是政的最后一步,都需要具体而现实的解决手段。
人族有数不清的人,数不清的心思,数不清的活法,数不清的困难。
人族最需要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解决问题更好的方法。
仁政从来不是人族最需要的。
不断的革新才是。
方运认为,有教无类,即所有人都可以接受教育,是正确的,人皆可以为尧舜,也是可能的,但这个过程不是去追求什么尧舜周朝那种落后的文化、制度或生活方式,而是通过不断学习,不断努力,去达到内心的至高境界。
坚守先辈优秀的精神是绝对正确,而且要不断坚守,但过度崇拜古老而轻视现在甚至未来,必然迈向腐朽!
人可以仁,政则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