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款磁性反坦克手雷,不过使用起来有点危险。使用它的士兵必须贴近敌军坦克才能安装。如果敌军装甲单位有步兵协同掩护,则基本没有机会。”如今德军是全世界最熟练掌步坦协同战术的军队,己方就算装备这种磁性反坦克手雷,恐怕也没机会接近德军坦克;因此这玩意弄出几枚样品后便没了后文。

    “我们还参考了苏联人的反坦克手段,他们驯养了一批狗作为反坦克犬。不过听说效果不怎么样。那些背着炸弹的狗狗被放出战壕后往往会受到炮火惊吓再跑回来,反倒炸死自己人。”他都有点佩服苏联人的脑洞,这是怎么想出来的呢,脑洞之大简直跟己方的“鸽子制导导弹”有的一拼。

    “还有英国人的黏性反坦克手雷,这玩意也不怎么靠谱,不谈也罢。”黏性手雷就是在手雷上涂上黏性物质,让它牢牢地粘在坦克上,然后摧毁坦克。可战场上的坦克大多被厚厚的泥土或灰尘所覆盖,黏性手雷根本黏不住。为此英军还想出了一个奇特的战术:作战时,士兵一手拿毛巾,一手拿手雷躲在事先隐藏好的弹坑中,当敌军坦克经过时,迅速用毛巾擦拭坦克的一处外壳,然后将手雷粘在此处后迅速撤离。

    当初马歇尔第一次看到这个说明书的时候脑海里闪过的一句话便是:妈的智障!

    能想出这个办法的家伙绝对是脑袋被门夹了!

    “……”杜鲁门副总统的眉头越发皱紧,说来说去他们竟然没有一件能有效对付德军坦克装甲的单兵武器。最靠谱的似乎就是那个还没研发成功的串联战斗部火箭筒,可问题是那玩意到底能不能赶在德军登陆前研发成功?!

    马歇尔拿起桌上的水杯喝了一口润润嗓子,继续说道。“至于反坦克炮,70毫米以下口径基本对付不了德军坦克,只能用来对付其余的装甲车辆。”

    “苏联人把这些中口径以上的火炮全部搬上了坦克底盘,改装成了自行火炮。虽然苏联人那里没起到多大效果,不过这个办法还是值得借鉴的。70毫米以上反坦克炮重量大,牵引式的话会影响机动性。”

    “德国人的105毫米炮坦克短时间内应该不会大批量生产,不过我们也有一款装有105毫米坦克炮的坦克,准确的说是坦克歼击车,代号T-28。”虽然已经开始生产M26重型坦克,不过陆军还是决定找点保险,那便是T-28重型歼击车。

    T-28采用低矮轮廓造型,没有炮塔,一门105毫米T5E1主炮安装在球形炮盾上,看起来就像一只长着长长鼻子的甲壳虫。主炮活动范围左右射界各10°,上下为19.5°至-5°,每分钟可发射4发炮弹,初速1130米/秒,射程可达到19千米,在1500米的距离可击穿250毫米厚的装甲,火力足够强大。

    虽然T29重型坦克也装备了同样的105毫米,但其178毫米正面装甲厚度不太令陆军满意,他们更看好更加厚实的T-28.

    T-28的装甲防护上比鼠式更夸张,车身正面装甲达到恐怖的305毫米,侧面装甲64毫米,还有100毫米厚度的裙边装甲,可谓金刚不坏之身。

    而如此厚重的装甲自然就带来一个无法克服的弊端,那就是体重超标,它的重量达到惊人的95吨!虽然比鼠式坦克差一大截,但也足以碾压其余同行,原时空的虎王坦克(H)才70吨而已。

    为它提供动力的是一台福特GAFV-8汽油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500马力。这点动力要驱动95吨的大家伙显然吃力,所以T-28天生动力不足,最高时速只有区区13公里/小时,行动缓慢还带来爬坡能力底下的弱点,其越野和跨越障碍的能力都不令人满意。

    结果美国人脑洞大开的研究出了交错式负重轮,就是原时空二战德国常用的,被称为“后勤噩梦”的交错式负重轮。

    至于德国人为什么要用这种能逼死后勤的负重轮结构,因为当时的扭杆系统是新科技,30年代才在汽车上采用扭杆悬挂,在1934年才首次出现采用扭杆悬挂的坦克。

    对于德国来说,最早在二号D型和二号E型上测试过扭杆,在三号坦克上才正式大规模使用扭杆悬挂,但是在实战中故障率很高,被迫在四号坦克上又返回板簧悬挂的技术路线。四号的板簧悬挂在当时也是非常成功的设计,从最初的A型到后期的H型,重量提升了40%悬挂却没有换过,对比之下T-34-76到T-34-85重量提升17%,谢尔曼从最初型号升级到M4A3E8重量提升了30%但是悬挂换了(HVSS)。

    因此在设计五和六号坦克的时候,设计师对于自重如此大的坦克悬挂没有信心,只能采取交错负重轮系统。因为交错分布负重轮,再加上双扭杆,可以做到在同样的车身长度上布置尽量多的扭杆,那样分布到每条扭杆上的负重就会变小,而扭杆的质量就不需要太过要求。

    而且在总重不变的情况下多加负重轮可以减小单组负重轮的载荷,但总车长毕竟有限,负重轮太多了肯定排列不下,所以负重轮多了单个负重轮就要小,负重轮小了悬挂行程就很难做大,而且小负重轮接地压强也大越野性不好,同样行驶速度的时候小负重轮转的圈数多寿命差,所以大负重轮总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