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4月4日23点23分,龙眼山脚的草丛响起一阵怪异的声音,一又黑又肥的天牛受到了惊扰,往草丛的深处钻了钻,躲过了突然踏过的那双沾满黄土的军用胶鞋。这双鞋的主人是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他中等个头,穿着一身掉色的军工装,手里提着一个蓝色的布兜,里面隐隐的冒着青烟。老人没做任何停留,直直的向东南方向走了过去。

    龙眼山东南,是一片500平米见方的槐树林,树林的另一边就是邯城烈士陵园。那是一座为左将军而建的陵园。左将军生于1905年,是著名抗日将领,在1942年日军的突袭战中负责断后,率领全团将士死守龙眼山,在以少敌多的情况下与鬼子在山内鏖战三天三夜。

    当时的龙眼山后是一片广袤的村庄,群众还没完成撤离,如果敌人下山,后果将不堪设想。午夜,村里的民众能听到山上的枪声越来越近,村长命令所有妇女儿童都藏到村头废庙的地窖里,所有男人去槐树林里埋伏,如果鬼子下山,就利用地形跟鬼子做殊死一搏。

    深夜的槐树林静悄悄的,树叶不动,草也不动,连树上的猫头鹰都紧张的盯着下山的方向。枪声零零星星的响到后半夜便嘎然而止,失败了!鬼子要下来了,这种想法在林间蔓延!村民之间没有交流,他们都在轻轻的舒展筋骨,并握紧了手中的锄头和铁铲。

    时间过去了不知多久,山上还是什么动静都没有。天空已经泛起了鱼肚白,视野渐渐开阔,这对要手持冷兵器跟拿着枪的鬼子做殊死一战的村民非常不利,一夜的寒冷过后,很多村民已经在不住的发抖。

    突然,山脚下的草丛簌簌的响了起来,声音很微弱,却像一道闪电一样触动了树林里的每一个人,大家屏气凝神的盯着草丛摇晃得地方,一步、两步,逐渐逼近的声音听起来就像魔鬼的脚步……

    终于,一个身影从草业里钻了出来,摇摇晃晃的向着树林走了过来,就一个人?大家心中的迷雾还没聚拢,那身影就倒了下去。这个人就是龙眼山一战唯一的幸存者,魏巍。

    老魏走出树林后,已经是夜里11点55分,“要赶紧回去了”老魏自己嘟囔了一声。

    从正门花坛走10分钟就能他居住的小屋。老魏走的不快,他所在的路的两旁立满了一座座丰碑,葬在这里的全是42年龙眼山保卫站中牺牲的将士。

    那天他跟他的战友们天人永隔。老魏无法忘记他们,也无法离开他们,他从这座陵园建好的那一天起就一直在这里守着他们,他一生最悔恨的事情就是自己本该和战友们永生相守,现在却只落得一世光阴。

    老魏的小屋,在园区东南角,是办公区院墻的一部分——两间平房小屋,靠南的房间屋门朝东开向办公大院内,屋内放着床、柜子、桌子、炉子、一个脸盆架和两个脸盆、一个红色的暖壶还有一个一张帆布的做成的躺椅,一个厚厚的玻璃水杯,一个放电池的老式收音机这是老魏的住宅;靠北的屋子稍小,门开向西边的园区,隔条小路就是战友们的墓冢,屋内一张长桌、一口老钟、一方铁柜,一个衣架,便算作老魏的工作室。两间屋子中间隔着一扇木门,由于屋地不平,门底下离了很大一条缝。

    老魏每天就从北屋出去巡视园区,再从北屋回来,今天也不例外。月光把老魏门前的白石路照的像流淌的银河,老魏每一步似乎都能在路面上踏出波纹。他走到北屋门前,摸索出一把银亮亮的钥匙插进了金灿灿的锁里。

    寂静的夜里响起“嘎巴”一声——锁开了。

    老魏取下门锁,又是“吱……”的一声门开了。

    “哇啊~哇啊~“在老魏一只脚踏入门里的之后,不远处穿来了阵阵啼哭声。老魏停住了,他侧耳听着:”哇啊~哇啊~“,没错,他没听听错,就是婴儿的啼哭声。老魏收回已经迈进房间的脚,他循着哭声望去,只在朦朦夜色看到一个个矗立的方碑错落相交在微微夜雾笼着的宁静之中。

    老魏再听,屋里的老钟突然“铛铛铛”的响了起来,真是怪了按理说晚上这钟不该响的啊。短暂的狐疑之后,微弱的哭声又传到了老魏的耳朵里。他大踏步的像哭声传来的方向走了过去,随着距离越来越近,眼前的碑林越来越清晰。

    终于,老魏在碑林尽头的一块厚石碑上,看见了那个奄奄一息的小肉团。他小的出奇,通体惨白,身上扒着许多暗红色的血点,脐带松垮垮的耷拉在身体一侧,往垫在他身下的卫生巾上吐出了一些橙红色的液体。

    老魏看着他,还没缓过神来,就听那小肉球喉咙里发出咕咕两声,没气了。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书族小说网;https://kpc.lantingge.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