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长生肯定不是有意要形成这样的局面。

    到现在这种规模,他是不是经常都要出现在艺考课堂上讲授,已经不是教学范畴的必须了。

    杜雯还叮嘱他要多把这种时间用到国画系的授课中去。

    毕竟对于二十三岁的年轻助教来说,还需要很多授课时间积累,在大学课堂上讲课的经历也能极大提升万长生的威望。

    艺考课堂不过是个民办培训机构的场面,差得太远了。

    但显然万长生已经不简单的只是传授点线描或者泥塑的基本功底,他更习惯于在这种传授过程中,传递艺术概念,把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都糅合在这种轻松的局面中了。

    教书的同时还有育人。

    其实这种局面在古代才是最常见的,已然跟科举制度时候的书院模式有点接近。

    对他这种做法的称呼是山长。

    历史上那些能够成为山长的人,皆善为人师,名扬当世。

    因为这种等于是学校校长在打理整个行政体系的同时,还要参与教学工作的模式,以身作则的传道受业解惑。

    很容易让学生们对校长产生崇拜。

    不知不觉间,万长生在艺考界就这样积累了足够高大的形象。

    一改之前美术学院搞艺考的都是专业不咋地的那种惯例。

    试问现在有几个在校生拿过青展金奖,又能教出这么高质量的学生?年年的教材翻新都能让新加入的艺考生知晓这位金牌导师的名声。

    越发庞大的金牌导师队伍,也在把万长生的名声,带往全国各地的艺考培训机构。

    更何况还有电影导演这么炫目的身份背景,连艺考生们都格外自豪是他的弟子。

    所以万长生还没意识到这种规模下,自己的声望正在一点点积累。

    本来应该最敏感的杜雯,又远在平京,很少关注教学工作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