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大俯视山村里,大雨未歇而各家有炊烟冒气,才知已是午后。

    山中虽好,可不知日月啊。

    “大郎何必蜷缩在山里。”吴大多少有些埋怨。

    李寇在州所,他们这些有求于人便便利得多了。

    吴大又埋怨“如今村里的,大多都是乡人,乡人多狡诈,大郎敞开大门岂不叫他们得逞?”

    李寇不说话,他那家里本来便没有多少物什,便是有人偷盗也只有一些蔬菜,书本都在手提箱空间里呢,但若有人敢去偷盗,必定有人拦住,想住进北原大寨的乡人可不少。

    他这些日子好酒好菜供应乡人,已养足了口碑。

    如今只看谁真有心在北原军寨久住。

    下山时,吴大又埋怨李寇待那些乡人太好。

    山路原本是没有的,如今也只是足够两匹马一辆车上下。

    吴大听人说过,李寇本没有在意此事,都是乡人上山下山觉着太麻烦,因此顺手开辟的,本事他们的分内之事,李寇竟为此又每人多发了些粮食大钱甚至还有布匹,这不是多此一举么?

    他哪里知道,这是李寇最节省力气的做法。

    他原想花钱找人,把山南道路修好直通州所,可手头的钱实在不多,也只好坐视乡人们自己开辟了道路,再以不到原计划十之二三的钱粮犒劳他们。

    如此还得了名声。

    这是如今不可多用的权术。

    李寇一路只听吴大说话,说起草料场的修建,又说起道路的补填,终于说到县衙里的事情,知县与刚到的通判矛盾重重,通判又与监押起了龃龉,前天还闹到州衙,州衙里新来的一伙官僚这个给那个撑腰,那个给这个说情,又闹了起来。

    “渭州是比以前热闹了。”吴大嘟囔着。

    李寇记住这些有用的信息,只让吴大莫掺和进去。

    说话间到了山下,吴大取了马匹,已是将近傍晚时。